2007年5月9日

台灣的自然環境-2


臺灣是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方的海島,西側距離陸地約150公里,東鄰西太平洋。全島氣候溫和潮濕,年均溫約18度,年雨量平均2500 公釐。總面積約三萬六千平方公里,多山地而平原狹小;中央山脈縱貫全島,有三分之一的陸地海拔超過一千公尺,最高峰的海拔將近四千公尺。
中央山脈是大氣氣團移動的大障礙,成為主控東西坡地之氣候與生態的重要因素。此外,夏季常有颱風,此亦為模塑臺灣生態系的重要自然干擾力量;例如1996年7月31日到8月1日賀伯颱風過境期間,阿里山的降雨量便高達近二千公釐。本島的其他自然干擾尚有頻繁的地震與地滑、高土壤沖蝕率等,此皆與板塊運動所造成的地殼快速隆升有關。
土地利用類型的變遷與環境污染,則是兩大項人為因素對自然生態系的干擾。有關上述自然因素與人為活動對生態系的影響,至今仍缺乏有系統的研究。
林地約佔臺灣總面積的58%,故森林生態系為本島主要的自然陸域生態系;而由於地殼快速隆升,且地層多為固結性差的沈積岩,湖泊與沼澤生態系的面積與數量則較少。因此長期生態研究網的五處試驗地中,有四處為森林生態系,而一處以天然沼澤為主;此五處試驗地在地理位置、地質、氣候、植群型上各有不同,可作為臺灣重要自然生態系的代表。

沒有留言: